上海愚园路那栋老洋房,要卖1.5亿。换算下来,每平方米43万。
普通人大半辈子攒的钱,可能不够在这买个厕所。
8月13号在拍卖上拍,房子是1924年的,两层小楼带500平院子。《安家》里龚家花园的原型就是它,现在改造成民宿,一天房费3000多,租约签到2029年。
这地方叫柳林别业,当年住过不少名人。
卢沟桥事变时,冯治安将军就住在这儿。他手下的兵在卢沟桥跟日军拼过命,《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》里还夸过他的部队。
现在这院子里的一砖一瓦,都比咱们爷爷辈岁数大。
拍卖公司说这不是法院强制拍卖,没纠纷,税费3%得买家自己出。
1.5亿的3%就是450万,够在二三线城市买套房了。
有人说买这房的人,根本不在乎这点钱。他们要的是这百年的历史,是《安家》里拍过戏的场景,是跟冯治安将军做过邻居的体面。
去年静安区巨鹿路一套老洋房,单价卖到100万。
今年5月新华路那套,2.7亿成交。上海现存的老洋房也就四五千栋,九成以上归国家,能卖的私房就两百栋以内。
物以稀为贵,这话在老洋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前阵子去苏州玩,路过一条老巷。看见有人在翻修清代的老房子,门口挂着文保单位的牌子。
施工师傅说\"不能随便动,房梁的木头得用老料,窗户样式得跟原来一样\"。主人花了三百多万修,说不是为了卖,就想让这房子能再站一百年。
上海的老洋房也这样。
2003年就有规定,买了之后装修不能改原貌。你再有钱,想把雕花窗换成落地窗,不行。
想把院子盖成车库,也不行。这些规矩看着死板,其实是在护着那些快被时光磨没的细节。
可1.5亿的价格,还是让人咋舌。有人说\"这是资本在炒作\",也有人说\"值这个价,毕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\"。
邻居家大叔退休前是修古建筑的,他说\"老房子就像老人,得有人疼有人管。卖给懂行的人,总比烂在那儿强\"。
他这话有道理。
济南芙蓉街有个四百年的四合院,最近也在拍卖,3500万起。
房主装修时在房梁上发现了两百年前的房契,小心翼翼地裱了起来。这种藏在木头缝里的故事,不是新建的别墅能比的。
只是普通人这辈子,可能都没机会踏进去看看。
我们只能在《安家》《繁花》里,透过屏幕猜那些老洋房里的悲欢离合。就像愚园路这栋,以后不管谁买了,大概率还是会改成高端民宿或者私人会所,跟咱们没太大关系。
可转念一想,只要它还站在那儿,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,就不算太坏。
毕竟那墙上的斑驳,院里的老树,都在替我们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。
要是你有1.5亿,会买这栋老洋房吗?还是会用这笔钱做别的?
配资论坛线上,国盛配资,华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