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7日下午,作为第一届“一带一路”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,2025·海归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专场活动举行。
\n本次活动以“致联海青汇巴渝·双创建功新重庆”为主题,紧扣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重庆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领域,通过前沿技术分享、政策深度解读、产业政策对接以及圆桌沙龙等多元形式,为人才扎根重庆、创新创业搭建平台。
\n活动由致公党重庆市委会、江北区人民政府、永川区人民政府承办。
\n活动现场
\n当前,重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,聚焦“416”科技创新布局,构建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,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,为“海归”青年施展抱负提供广阔舞台。
\n主题分享环节,三位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从各自领域出发,分享生物医学、复合材料、创业突围等方面实践成果和创新路径,为更多“海归”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样本。重庆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、重庆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副秘书长、重庆市青年创业导师邓睿就分享了创业者的突围法则。他表示,产品可借助产区优势和品质托底,打破行业常规思路,打造契合消费者“花小钱买好货”的消费范式变化,在产品开发上注重细节,保障产品质量,同时,以“先整合+后复制+再规模”的模式实现可沉淀的规模化的商业模式,为现场参会人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。
\n如何抓住“重庆机遇”?政策分享环节,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王华源就从政策方面进行解读,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。
\n“以平台为介,重庆构建技能合作发展‘共同体’。”王华源介绍,重庆依托“一带一路”技能筑梦师资培训中心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技能认证中心、“一带一路”技能筑梦培训基地等平台,在技能领域围绕品牌建设、国际合作、企业服务、就业创业、技能认证、人才培养、技能培训、技能竞赛、标准研究等重点任务,推动标准共享、人才共育、项目共建、赛事共办等内容,搭建起重庆技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发展互通桥梁。
\n圆桌沙龙环节,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谢新、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研究院研究员徐志刚、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张霄等嘉宾,围绕“‘海归’创新创业如何把握国内创新生态新机遇”进行深入交流,嘉宾们表示,“海归”青年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联通中外的桥梁纽带,肩负着重要使命,重庆为“海归”青年施展才华、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。
\n活动现场
\n本次专场活动构建起人才与地方发展的立体化对接平台,构建政策服务新生态为创新创业护航,通过人才要素的全球化配置,构建起技术突破、产业升级、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,为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郭发祥 摄影 周本帅 甘侠义 实习生 宋思宇
\n\n配资论坛线上,国盛配资,华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